|
|
|
華東理工大學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8項 |
http://www.scgc168.com 2025年8月26日 來源:華東理工大學 |
|
8月26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召開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2024年度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華東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8項其中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
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楊強教授獲得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
一等獎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朱明亮教授主持完成的“嚴苛服役大型構件的可靠焊接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
二等獎獲得二等獎的項目分別是:化工學院朱貽安教授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獎項目“基于微觀動力學分析的輕烴轉化催化劑構效關系與性能調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雋佶教授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獎項目“長波長驅動的光敏染料創制與性能調控”;生物工程學院鄭高偉教授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獎項目“氧化還原酶的構效關系及性能調控”;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彭鑫教授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獎項目“復雜工業過程非優工況性能評估及優化調控”;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虞慧群教授主持完成的科技進步獎項目“能源全景數據空間設計與智能優化技術”;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隋倩教授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學獎項目“污水中藥物和個人護理品(PPCPs)賦存特征與強化去除機理”。
2024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共206項(人),其中科技功臣獎2人、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10人、特等獎2項、一等獎61項、二等獎128項、國際科技合作獎3項。
獎項簡介
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楊強,首屆上海市杰出人才、科學探索獎、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圍繞高壓、易燃和強腐蝕等苛刻條件下工業廢水處理難題,創新了含微細懸浮物、高乳化廢油及高粘重質污油廢水的重大高效物理綠色分離裝備,解決了國家南海首個千億方級氣田、渤海億噸級重質油田等復雜廢水處理難題,打破海洋高端環保裝備的國外壟斷,成果入選自然科學基金“優秀資助成果巡禮”、“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
項目簡介
科技進步一等獎項目焊接成形是承壓類重大裝備制造的關鍵支撐技術,近年來面臨裝備服役條件嚴苛化、結構尺寸大型化和高可靠性的挑戰,傳統試錯式工藝調控成本高、時間長,成為系列高端裝備研制的共性技術瓶頸。圍繞這一難題,華東理工大學聯合上海電氣電站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在大型構件的可靠焊接方面長期開展產學研用協同攻關,揭示了焊接接頭在嚴苛服役條件下的損傷與失效機理,創新了焊縫長壽命安全設計及強韌性工藝調控方法,建立了大型焊接結構服役安全理論及設計制造關鍵技術。應用于核電/火電汽輪機、核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高溫加氫反應器等裝備首臺套研制,助力企業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支撐了國家多個重大工程建設,推動了我國先進能源與化工裝備制造技術進步。
|
關于華東理工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scgc168.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