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高端海洋裝備工程師技術中心承辦2025年中船集團工程碩博士入企暑期實訓 |
http://www.scgc168.com 2025年8月30日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
|
4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以下簡稱“國卓院”)高端海洋裝備工程師技術中心在上海長興海洋實驗室正式揭牌。該中心作為國卓院首個工程師技術中心,將試點打造“三位一體”的創新培養體系:一是建設覆蓋“基礎實驗-工程實訓-產業應用”全鏈條的實訓平臺;二是構建“學科交叉-校企協同-國際聯動”的科研創新網絡;三是完善“需求牽引-項目驅動-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系統,致力于成為我國海洋裝備領域高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
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8月26日,由國卓院高端海洋裝備工程師技術中心承辦的“2025中船集團工程碩博士入企暑期實訓”開班典禮在上海長興海洋實驗室200號報告廳舉行。典禮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副院長、國卓院副院長于雷主持,教育部、上海市相關部門領導、院士專家及160余名參訓學員共同見證。出席活動的嘉賓包括: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欒宗濤,上海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長譚樸珍,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二級巡視員鄭廣宏,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高教處副處長楊雪,上海長興海洋實驗室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院長張兆國,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副院長劉靜等。
劉靜代表中船集團致辭。她首先對教育部、上海市的關心指導,以及上海交大與長興實驗室的全力支持表示感謝;其次從戰略引領和創新實踐等方面介紹了本次實訓的戰略布局與創新舉措;最后對參訓學員提出鑄牢忠誠報國精神內核、錘煉創新攻堅硬核本領、筑牢萬無一失安全防線的期望。
欒宗濤高度評價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他指出中船集團與“雙一流”高校校企強強聯合,共同開展工程碩博士培養工作,不僅是深化產教融合的生動實踐,更是落實培養國家戰略人才的重要舉措。他提出“三維賦能”路徑:打造工程師技術中心實踐平臺、構建產業導向課題庫、強化一線工程能力淬煉,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上海市堅持將工程碩博士培養作為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抓手。譚樸珍指出,本次實訓是上海構建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的關鍵示范項目,需聚焦“戰略對接-機制創新-服務優化”三大維度持續發力。鄭廣宏勉勵學員以“開拓者之志、破題者之勇、攀登者之韌”投身海洋裝備事業,以實際行動服務國家海洋裝備產業創新發展。
隨后,欒宗濤、林忠欽、譚樸珍、鄭廣宏、劉靜、張兆國等重要嘉賓共同上臺按下啟動鍵,暑期實訓正式開班。
在嘉賓共同啟動開班裝置后,上海交大海裝基地蔣如宏書記介紹長興實驗室基本情況和暑期實訓課程安排,校企雙導師代表————上海交大陳衛星副教授與滬東中華段斌正高工分別從學術創新和工程實踐角度分享育人理念。
伴隨著開班典禮儀式圓滿結束,開班第一課暨第二期“長興講壇”舉行,由上海交大國卓院執行院長、研究生院副院長歸琳主持,林忠欽院士作《發展核動力商船的機遇與挑戰》主題報告,圍繞核動力商船的發展機遇、發展狀況、發展挑戰、發展路徑、關鍵技術和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基礎等六個方面展開,系統剖析技術路徑與創新方向,為學員開啟學術視野新窗口。
本次實訓為期7天(8月26日至9月1日),由中國船舶集團主辦,上海交大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高端海洋裝備工程師技術中心承辦。來自19所全國知名高校、30家中船聯培單位的160名學員參訓,匯聚特色資源打造工程實務、智能船舶、綠色動力、智能制造和深海科技五大模塊,囊括學校與行業知名專家授課,準工業化實驗室現場教學,以及江南造船、滬東中華、中船704所長興園區等中船二級單位參觀實訓等豐富內容。實訓聚焦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著力培育兼具工程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戰略型人才,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
關于上海交通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scgc168.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