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公布2025年度“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獲選人員名單,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叢平平博士成功入選,為協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再添新功。
“香江學者計劃”2010年起由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和香港學者協會聯合實施。2025年起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香港學者協會全國首創、聯合組織實施“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每年選派廣東優秀博士后到香港指定的大學,在港方合作導師的指導下,以港方大學合約研究人員的身份開展為期2年的博士后研究,內地和香港分別提供資助,共計對入選者資助超過70萬元人民幣。該項目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為入選者搭建更為廣闊的產學研融合交流平臺,加速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人才隊伍,助推重點產業和新興學科發展。
叢平平,東北師范大學理學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專任教師。主要從事數學建模在生態系統保護中的應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廣東醫科大學臨床+基礎科技創新專項計劃項目,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含共同)在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5篇,參編醫學高等數學教材1部。現擔任廣東醫科大學學報青年編委。
作為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青年科研人員,她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利用微分方程刻畫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模型的精準性依賴大量生物學實驗數據的支撐,而現有的實驗資源和跨學科支持有限。
今年3月以來,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大力宣傳發動,掀起優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申報“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的熱潮,恰好為她的科研困境提供了破局契機。作為國家級博士后項目,通過粵港聯合培養機制,支持入選者赴港開展研究。借助這一機會,她能進入香港科技大學的實驗室,在港方導師指導下,充分利用香港高校生物學實驗平臺,建立更符合實際的數學模型,讓抽象的公式更貼近海洋生命現象的本質,為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這份從數學到生物學的專業跨越,不僅是個人學術成長的選擇,更折射出大灣區跨學科人才培養的獨特魅力。
“香江學者計劃(灣區項目)”啟動后,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湛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大力組織發動,給基層“送人才送政策送服務”,學校迅速反應、高效部署,積極參加“百萬英才匯南粵”成都站等專場招聘活動,依托“灣區項目”招攬海內外優秀博士博士后人才。
廣東醫科大學始終秉持“引進來、留得住、培養好”的人才服務理念,省市校協同為人才提供全流程服務,讓人才得以心無旁騖專注于研究本身,極大地激發創新活力。目前學校在站博士后已達87人,校本部博士人才647人,引育成效顯著。這種“校內筑基、灣區拓界”的培養模式,正是學校在省市支持下參與大灣區人才建設的生動實踐,為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持續添力、再立新功。
|